• 1
  • 2
当前位置 : 环球诗词网 > 曲赋 >
花溪赋
2023-08-25 12:12:51 | 作者:冯尧 | 作者单位:贵州贵阳 | 阅读:
    曩者东华云游下界,踯躅西南⑴。丛林周布,瘴气停涵⑵。行至黔中腹地,山溪踵至⑶。古木挺于群峦,氛翳⑷杂于万类。朝雾坐飞,幽谷清秘⑸。邈见羽衣独立,素容逸致⑹。腾吹半山,起夷歌兮振响;传声十里,惊璇渊兮泛纹⑺。野马仰秣,深鱼出闻⑻。俯烟溪而流眄,望霞景兮幽欣⑼。鸣佩玉而共洁,倚苍松而高云。令姿瑰逸,旷代冠群⑽。
注释
⑴曩者:以往,从前。东华:东华帝君,此篇以东华与夏弦相逢之问对为文,托以神话想象之事而作之。踯躅:徘徊不前的样子。
⑵周布:遍布。停涵:停蓄沉浸。
⑶踵至:接踵而来。
⑷氛翳:阴霾之气。
⑸坐飞:无故而飞曰坐飞,鲍照•《芜城赋》:“孤蓬自振,惊沙坐飞。”  清秘:谓清净秘密之所,张九龄诗“轩液殊清秘,才华固在斯。” 
⑹羽衣:轻盈的衣衫,借指夏弦。素容:未曾精细化妆的容貌。逸致:超脱世俗的意态。
⑺腾吹:高声吹奏乐器,谢庄《月赋》:“腾吹寒山,弥盖秋阪。”  半山:贵阳市花溪区李村隔水相望之半边山,在镇山村之侧,花溪水库之畔,于彼岸观景台望之犹美。夷歌:夷人歌曲,泛指少数民族的歌曲。璇渊:池河之美称。
⑻“野马仰秣”句:形容乐声美妙。战国.《荀子.劝学》载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
⑼流眄:流转目光观看。曹植《洛神赋》“容与乎阳林,流眄兮洛川。”  幽欣:内心喜悦貌。
⑽令姿:美丽的姿容。陶潜《闲情赋》:“夫何瓌逸之令姿,独旷世以秀羣。”
    东华见而讶之。此间青苔石漫,瑶草岸生。教化远隔,风俗初成。竟有斯焉?夫其妙擅东都,嬿婉椟玉⑴;丽逾南国,窈窕含荣⑵。裙飞双鹤,水翻波而纳影;领斗奇花,风拂叶而吹缨⑶。云袿揺兮香魂悦,雾縠飘兮花木清⑷。非桑中之能喻⑸,岂上宫之可名⑹。付浅笑以相感,倾连璧之道情⑺。乃慨然曰:“盖闻汉水赠珠⑻,人间绝世;洛川拾翠⑼,仙处无双。吾子⑽妙音播于远树,真态体于南邦⑾。楚妃失色⑿,韩娥忘腔⒀。安两环可并价⒁,方一笑而留嫣⒂。动唇齿胜雪,临风鬓连翩。光垂玙璠⒃,质曜山川。蔡琰交而文辞悚戴⒄,班姬见而玉扇徒悬⒅。斯者何处?一面清妍!”
 ⑴东都:洛阳,多美女。陆机《拟东城一何高》:“京洛多妖丽,玉颜侔琼浆。”  嬿婉:美好貌。南朝沈约《丽人赋》:“亭亭似月,嬿婉如春。”   椟玉:谓如藏于匣中之美玉。唐.韩偓《金銮密记》:“待价既殊于櫝玉,穷经有愧于籝金。”
⑵南国:江南,多美女,曹植《杂诗》:“南国有佳人,容华若桃李。”  含荣:比喻秀丽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八引.汉.蔡邕 《检逸赋》:“夫何姝妖之媛女,颜炜烨而含荣。”
⑶言裙上所纹之鹤,双领所绣之花。
⑷袿:女子的上衣。香魂:美人之魂、精神。唐.黄滔《明皇回辔经马嵬赋》:“杳鼇闕而难寻艳质,经马嵬而空念香魂。”  縠(hú):古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、表面起皱的平纹丝织物为縠,也称绉纱。
⑸桑中:《诗·鄘风·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矣。” 朱熹集传:“桑中、上宫淇上,
⑹上宫:唐.王棨《凉风至赋》:“悄丝管於上宫,陈娥翠敛;颭簷楹于华省,潘鬢霜凋。” 
⑺相感:相互感应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往者屈也,来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”  连璧:并列的美玉,也指并美的人或物,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吾以天地为棺槨,以日月为连璧。”   道情:超凡脱俗的情感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汰法师”刘孝标.注引《安法师传》:“竺法汰者,体器弘简,道情冥到。” 
⑻汉水赠珠:江总持语,《列仙传》载,郑交甫南行楚国,在汉水边遇到两个美女,遂生爱慕之意,二女解下佩带的两颗大珠赠送给他。
⑼洛川拾翠:曹植《洛神赋》中有“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”之语。
⑽吾子:古时对人的尊称,即“您”。
⑾妙音:美妙的乐音。南邦:南方,南国。
⑿《楚妃》:嵇康《琴赋》载古曲名,这里泛指乐曲。
⒀韩娥:此句言韩娥闻之忘其歌调;腔者,歌曲调子。《列子.汤问》载,韩国善歌者韩娥到齐国去,路上断粮了,于是在雍门卖唱求食,离开后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
⒁两环:《左传.昭公十六年》载,宣子有两只玉环,是当时著名的贵重之物,韩子得到一只,又想得到第二只,几乎引起战争,此反问用名贵的玉环衬其人之珍贵。
⒂一笑: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形容美人有“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”之语,此言其人仪容。
⒃玙璠:美玉。汉.桓宽《盐铁论·晁错》:“夫以璵璠之玼而弃其璞,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,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。” 
⒄蔡琰:字文姬,汉末著名女文学家;悚戴:欢欣感戴,言蔡琰会因交之即可出佳篇而欢欣感戴。
⒅班姬:汉代班婕妤失宠于成帝,作《怨歌行》借咏扇寄托被冷落的悲哀。与其所思之人相期会迎送如此也。” 
    夏弦⑴闻而楞然,嫣媚奉揖⑵,寖近以告之,曰:“仆所居者,半山之侧。地属矩南⑶,形同终北⑷。远王化而难沐,岂若中州⑸;怀天璞以自修,何异绝国⑹。敦壮好勇,向生求食。重任鄙之胆⑺,称乌获之力⑻。思察局蹙,意尚痴惑⑼。率由性情,不掩愠色⑽。
 注释
⑴ 夏弦:东华帝君云游西南于花溪半边山对面所见女子。楞然:惊奇发呆貌。
⑵ 嫣媚:美好可爱。奉揖:拱手为礼。寖近:逐渐亲近。《楚辞.九歌.大司命》:“老冉冉兮既极,不寖近兮愈疏。” 
⑶ 矩南: 千余年前之唐朝,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,贵阳属矩州,花溪在其南,故谓。
⑷ 终北:神话中的国名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 禹之治水土也,迷而失涂,谬之一国。滨北海之北,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,其国名曰终北 。”
⑸ 王化:天子的教化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吾为三公,既不能宣扬王化,令吏人从制,岂可不务节约乎?”  中州:中原地区。
⑹ 天璞:未经雕琢的璞玉,比喻人的本性。唐.钱起《送沉仲》诗:“天璞非外假,至人常晏如。”  绝国:极其辽远之邦国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因前使绝国功,封骞博望侯 。”
⑺ 任鄙:秦武王时力士,官至汉中郡守。《韩非子.守道》:“用力者为任鄙,战如贲育,中为金石,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已完矣。”
⑻ 乌获:力士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然则举乌获之任,是亦为乌获而已矣。
⑼ 思察:思虑辨察。《魏书.李惠传》:“ 惠长於思察。”   局蹙:形容思虑、见识、气量等狭隘。意尚:思虑,志向。痴惑:愚昧惑乱。《文子·守法》:“任臣者危亡之道也,尚贤者痴惑之原也,法天者治天下之道也。” 
⑽ 率由:由来。言由来以性情行事。《梁书·处士传·何点》:“徵士何点 ,居贞物表,纵心尘外,夷坦之风,率由自远。”  愠色:怨怒的神色,谓其各种情绪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草创未就,会遭此祸,惜其不成,是以就极刑,而无愠色。” 
    盖汉夷东移,商市孳植⑴。通太建之六铢⑵,绩中原之蚕织。使铁锡之器类,列长街以珠饰。架铜鍪以爨炊,有稻豆之稼穑。照中州之铜镜,陈南亚之玻式⑶。慕华夏之正音,欲阜通而不得⑷。乃久困于道阻,抑相类于绝塞。或魂归洞下,或身覆松山,其百年之寿域也⑸。山则百林竞幽,水则千条莫测。变化何极,莫知其则⑹。至若危瀑奔泻,长濑湍流⑺。潭涧消暑,汀渚垂钩。临水筑室,缘山起楼。篱前绕竹,空里旋鸥。欲知其状,请与共游也。”
注释
⑴ 据2022年贵州贵安大松山墓葬群出土物推知,从两晋到南朝,云贵地区治理中心从云南移动到贵州境内,南朝汉夷边界东移,牂牁郡地位提升,而郡治很可能在大松山墓葬群附近,与花溪相接,其时风物亦多似。
⑵ 太建六铢:太货六铢,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(公元579年)所铸的六铢钱,面文“太货六铢”,大松山墓葬群南朝墓出土有此钱币,同出土的还有铁、锡器具,各类珠饰,铜鍪、铜镜等物。
⑶ 南亚:南朝墓出土的玻璃珠,是西方玻璃制造传统,是与南亚、东南亚等地区遗址发现的“太平洋珠”相同的“拉制”工艺。
⑷ 阜通:使货物丰富,购销渠道畅通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六曰商贾,阜通货贿。” 郑玄 注:“阜,盛也。”
⑸ 洞下,洞葬风俗,今花溪尚有杉坪、将军山、甲定洞葬等遗址。松山,即大松山墓葬群,考古人员2022年挖掘,有两晋南朝、隋唐及宋元明墓葬共2192座,延续使用时间跨越千年。
⑹ 则:准则,法则,规律与道之谓也。
⑺ 长濑湍流:屈原《九章》“长濑湍流,溯江潭兮。”
    于是移步墟里,夹径蓬蒿。畎亩稀简,渔樵劬劳⑴。夏弦疚怀,悄然而道⑵:“昔者山川相泄,螭虬忿怼⑶。吐纳云霓,吹嘘秽渍⑷。暗蔼傥莽,浟湙窈冥⑸;泱漭澎濞,荟蔚汪肆⑹。霾曀濆沦,鲲鳞凌潮⑺;迅澓漰湱,滀漯窕邃⑻。荥瀯飞薄,雷电震激⑼;㴥㳩乱卷,潗㵫澎赑⑽。蛊雕半死,䱭䲛幽沉⑾;赢鱼连轩,魼鳎陈胔⑿。瘴笼西南,昏瞢天地。尘雾不分,星河敛避⒀。其气晦而深,其人癯而瘁⒁。遂使禹贡未详,娲皇所弃⒂。及夫浩汗归海,渗淫积塘⒃。岁历绵暧,瘴减遐荒⒄。人纪创制,物序循常。山水定位,动植有章。西向滇洱,北竦不狼⒅。南列云桂,东指潇湘。向归牂轲,远属夜郎⒆。斯有仡佬布依苗族并杂,来往融陶⒇。耕灌失修,丝麻偶闻于窐巷(21);桑榆少树,坟籍鲜传其儿曹(22)。学尚废旷,后进骜嚣(23)。惰游攮业,流宕矜豪(24)。礼乐不传于黎庶,清风辍响于城皋(25)。涸鱼困辙(26),穷鸟何逃(27)。未逢於陵之范(28),安追汉阴之高(29)?”
注释
⑴ 稀简:稀少简略。《后汉书.袁绍传》:“绍既并四州之地,众数十万,而骄心转盛,贡御稀简。”  劬劳:劳累,劳苦,《诗·小雅·蓼莪》: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⑵ 疚怀:忧虑。《宋书.孝武帝纪》:“衣食有仍耗之弊,选造无观国之美……朕每侧席疚怀,无忘鉴寐。” 悄然:忧伤貌。隋.王通《中说.魏相》:“子悄然作色曰:‘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’”
⑶ 泄:混杂。螭虬:螭龙与虬龙。忿怼:怨恨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,忿懟沉江。”
⑷ 秽渍:指污浊的浸渍物。清.钱学伦 《新语》:“闻古之贵者…去其五臟秽渍,然后再入水银。”
⑸ 暗蔼:遥远貌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据开阳而頫眡兮,临旧乡之暗蔼。”。傥莽:暗昧不明貌。阮籍《清思赋》:“时儻莽而阴曀兮,忽不识乎旧宇。” 浟湙[yóu yì]:水流貌。窈冥:深远渺茫貌。晋.郭璞《山海经图赞·神二女》:“游化五江,惚恍窈冥。”
⑹ 泱漭:水势浩瀚貌。汉.李尤《平乐观赋》:“龟池泱漭,果林榛榛。”澎濞[péng bì]:波浪相撞击声。王褒.《洞箫赋》:“澎濞慷慨,一何壮士!” 荟蔚:云雾弥漫貌。《诗·曹风·候人》:“薈兮蔚兮,南山朝隮。”汪肆:谓广阔无边。明.宋濂 《见山楼记》:“其下有巨湖,广袤百里,汪肆浩渺,环浸乎三方。”
⑺ 霾曀[mái yì]:指蔽天的灰尘与云翳。柳宗元《惩咎赋》:“日霾曀以昧幽兮,黝云涌而上屯。”  濆沦[pēn lún]:起伏急疾貌。李颙 《雷赋》:“濆沦隐轔,崩腾磊落。”  鲲鳞:古代传说中的大鱼。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鯤鱼朝发崑崙之墟,暴鬐於碣石 。”  凌潮:弄潮。
⑻ 迅澓[xùn fú]:迅急的旋流。郭璞《江赋》:“迅澓增浇,涌湍叠跃。” 漰湱[pēng huò]:水浪相激声。郭璞《江赋》:“砅巖鼓作,漰湱澩灂。”  滀漯[chù luò]:水奔赴、集聚貌。木华《海赋》“~濆沦而滀漯,郁沏迭而隆颓。”窕邃[tiǎo suì]:幽深貌。阮籍 《东平赋》:“其居处壅翳蔽塞,窕邃弗章。”
⑼ 荥瀯[yíng yíng]:波浪回旋涌起貌。飞薄:飞腾荡薄。颜延之 《北使洛》诗:“蓬心既已矣,飞薄殊亦然。”
⑽ 㴥㳩[qiào tān]:巨浪。潗㵫[qì nǐ]:水流沸腾发出的声音。澎赑[péng bì]:水下泄冲击声。
⑾ 蛊雕:传说中的兽名。《山海经.南山经》:“又东五百里…水有兽焉,名曰蛊雕,其状如雕而有角,其音如婴儿之音。” 䱭䲛[gèng méng]:鲟鱼。
⑿ 赢鱼:《山海经》“赢鱼,鱼身而鸟翼, 音如鸳鸯 ,见则其邑大水。”  连轩:飞舞貌。李白 《大鹏赋》:“连轩沓拖,挥霍翕忽。” 魼[qū]:比目鱼。鳎[tǎ]:鳎目鱼及鲵。陈胔:暴尸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二一》:“且婴闻之,朽而不敛,谓之僇尸;臭而不收,谓之陈胔。”张纯一校注:“胔,腐肉也。”
⒀ 敛避:犹退避,避开。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…与学士相逢,分道而过,更无敛避之礼。”
⒁ 癯而瘁:瘦弱而憔悴。宋.周密 《齐东野语·前辈知人》:“ 郑素癯瘁,若不胜衣。”
⒂ 禹贡:《禹贡》属于《尚书》中的一篇,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、地形、土壤、物产等情况。娲皇:即女娲氏。
⒃ 渗淫:小水也,此谓浩汗之水归于海,小水流于河塘。
⒄ 绵暧:悠久,悠悠。遐荒:边远荒僻之地。汉 韦孟 《讽谏》诗:“彤弓斯征,抚寧遐荒。”
⒅ 不狼:即今娄山关。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《汉书·地理志》称娄山为“不狼山”。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“不狼山”即娄山,亦称大娄山。此数句远谈其方位,后有更具体之言。
⒆ 牂牁、夜郎:春秋时期,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,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,至唐代尚置牂牁郡。
⒇ 融陶:熔化陶冶。谓各民族间相互往来陶冶。
21 耕灌:耕种灌溉。丝麻:治丝绩麻。窐巷:深巷。
22 桑榆:桑树榆树。少树:鲜有植之。坟籍:古代典籍。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就成皋 屈伯彦学,三年业毕,博通坟籍。” 儿曹:犹儿孙辈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褚少孙论》:“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。”
23 学尚:学问,学识的风尚。《魏书·裴延儁传》:“兄弟并有学尚,与父同时遇害。”  废旷:荒废。白居易《题西亭》诗:“荒淫即不可,废旷将何如?”骜嚣:犹言桀骜不驯。元.姚燧 《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》:“…民性驁嚣,易叛难服,不重典刑之。”
24 惰游:游手好闲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垂緌五寸,惰游之士也。”攮业:方言,造孽。流宕:放荡,不受约束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序》:“意者多迷其统,取遣颇偏,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。”矜豪:倨傲豪纵。《晋书·刘胤传》:“ 胤位任转高,矜豪日甚。”
25 清风: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“ 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”用清风喻吉甫诵诗,此喻读书声。辍:停止。城皋:城池山川,谓此间各处也。
26 涸鱼:谓此地文化之匮乏也。引兹《庄子.外物》所言“涸辙之鱼”典。
27 穷鸟:喻处境困穷的人。《列士传》载,有鸠避鹞追逐,飞入信陵君室中案下,信陵君令放飞鸠,却被鹞追杀。信陵君为此不进食,认为有负于鸠。后邻国为其捕得鹞三百头。一鹞低头不敢仰视,信陵君乃命杀之。
28 於陵:言此中人的生活似於陵子仲,而操行不及,亦无於陵之辈为范。《史记.鲁仲连邹阳列传》裴驷集解引列士传》载,战国时楚国隐士於陵子仲,楚王欲用为相,他不答应,与其妻一起逃匿,为人灌园。
29 汉阴:《庄子.天地》载,子贡南游于楚,过汉阴(汉水南岸)时遇到一丈人抱瓮灌园,子贡问他为何不用桔槔(一种灌园的机械),丈人讥嘲说,有机械者必有机事,有机事者必有机心,机心在胸,心中则不清纯,那就不能学道了。后世因以汉阴丈人为退隐学道的高人。
    东华闻之,矍然相视,复悠悠捧手⑴,曰:“混沌初分,清浊固有。圣愚天成,先者觉后⑵。夫河阻山隔,舟行陆走。徒跣辟远,心畏罹咎⑶。此情代传,其俗难朽。纵无造化之机,自有奉天之手⑷。”夏弦曰:“唯唯。然风俗相化,恐琅成玊⑸。徳表困心,礼繁喧黩⑹。陋习缵衍,何以牵复⑺?”东华视之凝笑,曰:“乾坤之道,非若是矣。吾客天地久,所见多方,未有不化者也。若遇贤人轨物,高士箴规⑻。绝流弊于圣谟,布清风以瞻仪⑼。而欲逢至化,安在一时?故有草迭木老,时变心非。烂柯人去⑽,华表鹤归⑾。”因恐身托北海⑿,剑失南园⒀。封其精魄于黔灵⒁,自亦潜居于湘沅⒂。暂辞人世,共待复言⒃。
注释
⑴ 矍然:惊视貌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主人之辞未终, 西都宾矍然失容。” 李善注引《说文》:“矍,惊视貌也。”悠悠:闲适貌。捧手:拱手,表敬意
⑵ 先者觉后: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觉后知,使先觉觉后觉也。”
⑶ 徒跣:赤足,谓日用匮乏。《礼记·问丧》:“亲始死,鸡斯徒跣。” 陈澔集说:“徒跣,无屨而空跣也。” 辟远:荒僻辽远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夫 秦国 辟远,寡人愚不肖,先生乃幸辱至於此。”罹咎:遭受祸患,言心畏而自缚,不敢破也。语出《书·洪范》:“不协于极,不罹于咎,皇则受之。”
⑷ 奉天:奉行天命。《书·泰誓中》:“惟天惠民,惟辟奉天。”
⑸ 琅:美玉。玊[sù]:有疵点的玉。
⑹ 德表:道德表率。困心:困心横虑。谓使其心意困苦,忧虑满胸。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困於心,衡於虑,而后作。”   喧黩:絮叨烦扰,不自然。
⑺ 缵衍:继承并发展。牵复:谓牵引回复正道。《易·小畜》:“九二,牵復,吉。” 孔颖达疏:“牵谓牵连,復谓反復。”
⑻ 轨物:指规范事物。南朝.梁.陆倕 《新刻漏铭》:“寧可以轨物字民,作范垂训者乎?” 箴规:劝戒规谏。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图象古昔,以当箴规。”
⑼ 流弊:相沿而成的弊病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:“今之学者,师商韩而上法术,竞以儒家为迂阔,不周世用,此最风俗之流弊,创业者之所致慎也。” 圣谟:犹圣训。刘勰《文心雕龙.明诗》:“ 圣谟所析,义已明矣。”  瞻仪:瞻仰效法。
⑽ 烂柯:南朝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 信安郡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数人,棋而歌,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,不觉饥。俄顷,童子谓曰:‘何不去?’质起,视斧柯烂尽,既归,无復时人。”谓岁月流逝,人事非昨。
⑾ 鹤归:以之感叹人世的变迁。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一:“ 丁令威 ,本辽东人,学道于 灵虚山 。后化鹤归辽 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。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‘有鸟有鸟丁令威 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垒垒。’遂高上冲天。”
⑿ 北海:苏武被扣北海牧羊十九年,出使前有《留别妻》诗云“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”
⒀ 剑失南园:汉宣帝刘询故剑情深、南园遗爱之典。
⒁ 精魄:精神魂魄。黔灵:黔灵山,此谓东华封夏弦之精魄于黔灵山也。
⒂ 湘沅:湘江与沅水,东华于千年间所居处也。
⒃ 复言:此句谓实践诺言,共鉴其所变也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吾与先君言矣,不可以贰。能欲復言而爱身乎?” 杨伯峻注:“復言,犹言实践诺言。”
    于是日月迭番,年世渺邈⑴。人思和淳,物禀太璞⑵。千载倏忽,两心醒觉⑶。半山重逢,一期遵约⑷。握手凝眸,坐看星落⑸。东华曰:“归兮归兮,溪畔素志⑹。河山未改,世尘可易⑺?”
注释
⑴ 迭番:轮番,交替。清.邹在衡 《江南行》:“笙笙歌舞迭番起, 江南依旧多楼台。” 渺邈:久远。刘勰《文心雕龙.原道》:“炎皥遗事,纪在《三坟》;而年世渺邈,声采靡追。”
⑵ 太璞: 未经雕琢的玉,引申为事物的天然本性。葛洪 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执太璞於至醇之中,遗末务於流俗之外。”
⑶ 醒觉: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。
⑷ 一期:一期一会,是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,指在一定期限内,人或物只有一次相遇的机会,故会怀有“难得一面,世当珍重”的心情来相待。 
⑸ 星落:天星隐没。庾信《思旧铭》序:“麟亡星落,月死珠伤。”
⑹ 素志:平素的志愿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彧传》:“虽御难于外,乃心无不在王室,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。”
⑺ 世尘:尘世,人间。王昌龄 《题朱炼师山房》诗:“叩齿焚香出世尘,斋坛鸣磬步虚人。” 易:改变。
    夏弦凝思透远⑴,缓缓曰:“赖君之力,时复观外。人物和合,天地交泰。古今之变,诚非一言可盖也。方其越数百年,改土归流,文教眷厚⑵。士效性情于上哲,农扩先古之畎亩⑶。商勤南北之贾鬻,工革高曾之杵臼⑷。重龚遂之贤⑸,推文翁之守⑹。见竹马之相迎⑺,有训雉之合偶⑻。弃紫衣而化齐风⑼,鄙长缨而变邹况⑽。引常典以敷扬,新乃昔之气尚。凭羁宦以衍文明,奋布衣而入将相⑾。当此之时,衣冠渐兴,俊杰致养⑿。常处截蒲之境⒀,皆崇题柱之想⒁。逢期运之群才,尽厥职而竞爽⒂。呈治道以上达,行变教于下壤。乃见中番迥拔,渔璜、照域⒃启乎后,鹤林、茫父⒄跃其鳞。此境人士,似笋逢春。群竹凌霄,歌成降神之曲;闭户求道,多拾地芥之人⒅。思蠲往弊⒆,代有维新。昭融气象,驱攘缁尘⒇。”
注释
⑴ 凝思:沉思。晋.陆机《文赋》:“罄澄心以凝思,眇众虑而为言。”  透远:远眺。唐.南卓《羯鼓录》:“又宜高楼晚景,明月清风,破空透远,特异众乐。”
⑵ 眷厚:爱重,器重,谓尊文教也。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,惟增慙惧,死罪死罪!”
⑶ 先古:祖先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以事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” 孔颖达疏:“先古,谓先祖也。”   畎亩:田地,田野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天所崇之子孙,或在畎亩,由欲乱民也。”
⑷ 贾鬻:买卖。《文选·刘孝标〈广绝交论〉》:“凡斯五交,义同贾鬻。”  高曾:高祖和曾祖,指祖先。杵臼:杵与臼,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,泛指农家工具,皆有革新也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。庭中亦有旧宇处,尚髣髴前基。”
⑸ 龚遂:《汉书.循吏传》载,西汉宣帝时,龚遂为渤海太守,宽政抚民,平息了渤海境内的盗贼,又以俭约诱导百姓,并劝勉农民发展生产,使渤海百姓安居乐业,民风大变。
⑹ 文翁:西汉景帝时人,少好学,通《春秋》。《汉书.循吏传》载,文翁为蜀郡太守时,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,遂选郡县小吏敏捷有才者,派往京师学习经典及律令;又建学校,招下县子弟就学,蜀地文教风化由是大盛,至汉武帝时,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官学,此风自文翁始。谓推重龚遂、文翁之类官员也。
⑺ “竹马”句:《后汉书·郭伋传》载“汉,郭伋字细侯,茂陵人,为并州守,素结恩德,后行部至西河,童儿数百,各骑竹马,迎拜于道。”
⑻ 训雉:典出《后汉书.鲁恭传》,以 "驯雉"指地方官吏施行仁政,泽及鸟兽。合偶:谓和合呈祥。范仲淹《老人星赋》:“是何上象著明,昌时合偶。”
⑼ 紫衣:谓自上而下移风易俗。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载济桓公喜欢穿紫衣,一国效之,使得五匹白绢还换不到一匹紫绢。桓公因此忧虑,告诉管仲,管仲请他自己先不穿紫衣并称讨厌紫衣之臭。“于是日郎中莫衣紫,其明日国中莫衣紫,三日境内莫衣紫也。”
⑽ 长缨: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载,邹国国君好服长缨(缨:帽带),左右皆服长缨,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,左右日:“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”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
⑾ 羁宦:在他乡做官。《晋书·文苑传·张翰》:“人生贵得适志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?” 将相:将帅和丞相,亦泛指文武大臣,谓奋勉此中人努力以出将入相。《墨子·法仪》:“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…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。”
⑿ 衣冠:衣和冠,古代士以上戴冠,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言辞信,动作庄,衣冠正,则臣下肃。” 致养:得到养育、培养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坤也者,地也,万物皆致养焉。”
⒀ 截蒲:谓截取蒲叶写字。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父为里监门,使温舒牧羊,温舒取泽中蒲,截以为牒,编用写书。”
⒁ 题柱: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三引晋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升仙桥在成都县北十里,司马相如题桥柱,曰:‘不乘驷马高车,不过此桥。’”喻指立志求取功名。
⒂ 期运:机运,时机。沈约《为武帝与谢腓敕》:“吾以菲德,属当期运。” 厥职: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。竞爽:精明强干。清.钱谦益 《嘉定金氏寿宴序》:“室有晤言之妇;家有竞爽之子。”
⒃ 中番: 吴中番(1618-1695),贵阳花溪人,南明永历年间出任遵义知县、重庆知府、礼部仪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。因劝阻永历帝从安龙西迁昆明而得罪皇帝,罢官回到贵阳隐居于党武龙山。著名诗人,主纂《贵州通志》。渔璜:周渔璜(1665~1714年),字同埜,号起渭,花溪人,清初著名学者,诗人。康熙二十六年,渔璜22岁乡试第一;29岁时成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。照域:周奎(1741—1822年),字照域,清贵州贵筑人,1780年周奎考中举人,1816年以年老辞职,在家课读子孙;曾筑坝筑水造林,花溪风景之雏形即始于1787年,由举人周奎父子逐步营造。
⒄ 鹤林:赵以炯,字鹤林,贵阳花溪青岩人。清光绪五年(1879年)中举人,十二年(1886年)成进士,参加廷试(殿试)获第一甲第一名,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。茫父:姚茫父(1876——1930年),字重光,别署莲花龛主,贵州花溪人,清末书画家、诗人、词曲家、经史学家。
⒅ “降神”句:陆机《与赵王伦荐戴渊疏》:“盖闻繁弱登御,然后高墉之功显;孤竹在肆,然后降神之曲成。”  闭户:《楚国先贤传》载,孙敬入学,闭户牖,精力过人,太学谓曰“闭户生”。地芥:地上的杂草,比喻易得之物,指频有获功名者。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:“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。”
⒆ 蠲:除去,去掉。往弊:以往的弊病。
⒇驱攘:驱除,扫荡。《旧唐书·马燧传》:“燧等虽志在勤王,竟莫能驱攘患难。” 缁尘:黑色灰尘,喻世俗污垢。谢朓《酬王晋安》诗:“谁能久京洛 ,緇尘染素衣。” 
    “故知荆玉开莹,民心变贯⑴。兴文教而重农商,致日富而盛雕焕⑵。筑青崖以制御,镇南门而防乱⑶。城开班氏,远控八司十二番;命效明廷,誓镇九州西南邑⑷。巨石垒砌,代有修葺⑸。骄马骙骙,军容熠熠⑹。蹻蹻练甲,载鹖跄跄;扬扬戍旗,慷慨噏噏⑺。气若秋严,威同霜断⑻。寒受挟纩之恩,暮分越醪之暖⑼。奉雷庙以祈风雨,祀狮山而举璋瓒⑽。至若石墙青瓦,复道飞甍⑾。帘前映竹,庭下植樱。连三坊于中道,接四星以齐衡⑿。浮雕异制,柱础殊形⒀。或摹圆方之状,或效瓶镜之型⒁。雕花欲动,绣叶余馨。居人穆穆,院乔亭亭⒂。茶马互市,货殖列星⒃。称夷汉之并美,集会馆而俱荣⒄。
注释
⑴ 荆玉:荆山之玉,喻美质贤才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七引 晋 孙绰 《贺司空修(循)像赞》:“质与荆玉参贞,鉴与南金等照。”  莹:打磨使之焕发光彩。变贯:变化而贯通。
⑵ 日富:日益富有。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:“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”  雕焕:形容光彩鲜丽,彩绘生辉;此谓其建筑也。见谢惠连 《秋怀》诗。
⑶ 青崖:即青岩,贵州四大古镇之一,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,建于明洪武十年(1378年),原为军事要塞 ,为贵阳“南大门”。古镇内设计精巧、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,寺庙、楼阁画栋雕梁、飞角重檐相间,镇人文荟萃,有历史名人周渔璜、清末状元赵以炯。
⑷ 班氏:天启三年(1623年),青岩土司班麟贵守土有功,明廷准许班氏建青岩城,以“控制八番十二司,即用为土守备,准世袭”。
⑸ 班麟贵之子班应寿于清1660年对青岩进行维修,并增建定广门。后武举袁大鹏及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都曾对之进行修缮。
⑹ 骙骙[kuíkuí]:马行雄壮貌。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:“驾彼四牡,四牡騤騤。”   熠熠:鲜明貌,闪烁貌。三国 魏 阮籍 《清思赋》:“色熠熠以流烂兮,纷杂错以葳蕤。
⑺ 蹻蹻[jué jué]:壮武貌。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四牡蹻蹻,鉤膺濯濯。”  练甲:精兵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 秦得韩之都一,驱其练甲……”。载鹖:鹖是鹖鸡,相斗,至死乃止,军士将其羽毛用作冠饰,取其威猛之意,常用以指军士。跄跄:形容军士走路有节奏的样子,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济济跄跄,絜尔牛羊。” 高亨 注:“跄跄,步趋有节貌。” 扬扬: 飘扬貌, 宋 王令 《终风操》:“云之扬扬,油油其蒙,望我以雨,卒从以风。” 戍旗:边防军的旗帜, 汉.王粲 《七哀诗》之三:“登城望亭隧,翩翩飞戍旗。” 噏噏:形容军士震慨之声众口附合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《诗》曰:‘噏噏呰呰,亦孔之哀。’”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作“潝潝訿訿”, 朱熹集传:“潝潝,相和也。”
⑻ 秋严:秋气肃杀,形容军队中严肃的气氛。霜断:比喻杀敌的斗志有如寒霜摧折百草。
⑼ 挟纩: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载,楚王去攻打萧国,士兵都感到寒冷,楚王巡视三军,手抚士兵进行勉励,“三军之士,皆如挟纩。”后因以“挟纩”称君王或将领的赐予。越醪:《列女传》载,越王勾践伐吴,有客献醇酒一坛,勾践令人将酒倒入河的上流,使士卒在下流取水饮,士卒受到感动,作战十分勇猛。
⑽ 雷庙:青岩有雷祖庙。狮山:青岩狮子山,军事上的制高点。璋瓒:祭祀时打鬯酒的玉器,以璋为柄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君执圭瓚祼尸,大宗执璋瓚亚祼。”
⑾ 复道:楼阁间有上下两重通道,称复道。飞甍:指飞檐。唐.羊士谔诗:“层阁表精庐,飞甍切云翔。”
⑿ 三坊:青岩曾有八座牌坊,今余三座而居一线,即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、赵理伦百寿坊、赵彩章百寿坊。四星:因狮子山太高,于是将文昌阁、雷祖庙、字葬塔加进来,成为“四星”,组成一条线,偏东北方与狮子山相抗衡,以便达到阴阳平衡。
⒀ 浮雕:有灰雕。砖雕等。异制:不同的形状和构造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广谷大川异制,民生其间异俗。” 郑玄 注:“谓其形象。”  柱础:承柱的础石,柱下的基础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山云蒸,柱础润。”  殊形:奇异不同的形状。汉.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殊形诡制,每各异观。”
⒁ 柱础有或圆或方,或如瓶状或为镜状。
⒂ 穆穆:仪容或言语和美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穆穆文王,於缉熙敬止。”院乔:院中乔木。亭亭:高耸貌。
⒃ 货殖:经商的人,汉.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与乎州郡之豪杰,五都之货殖,三选七迁,充奉陵邑。”列星: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,喻商贾与往来者。《公羊传·庄公七年》:“恒星者何?列星也。” 何休 注:“恒,常也,常以时列见。”
⒄会馆:青岩古来有很多会馆,如江西会馆、湖南会馆、四川会馆、贵州会馆等。
    实为沃壤耕桑之地,重溪复岭之园,四会五达之区⑴,陶英毓秀之所。怀九徳而骥腾,见群贤之凤举⑵。铸勋绩而思归,起构筑而曳绪⑶。照域⑷则鳞山建楼,龟山建阁,蛇山植木,疏渚为洲。剑魂⑸则楼沐清辉,阁高飞云,立名花溪,清妙无俦。琼树扶疏,垂荫流景。崇柯杂色,分枝布影。众教共存,各修妙境。于是景观渐繁,风物自盛。品类鳞次,照依禀性。其境有羊耳蒲公,艾蒿山白,苍耳鼠曲,希莶旱莲;黄精卷丹,麦冬荆芥,刺梨鹤草,霍香连钱;鸦胆野樱,地榆火棘,天葵刺苋,各具天然⑹。兽则金丝黑叶,赤狐豹猫,猪獾锦蛇,猕猴豲豜⑺。鸟则⑻斑鸠鸊鷉,红腹雉鸡,夜鹭八哥,戴胜燕雀;草鹭雀鹰,游隼小鹀,斑鸲树鹨,矶鹬喜鹊;金腰家燕,喉鹀鹊鸲,白鹭乌鸫,鹡鸰鸷鹗。树则⑼桐漆杉桂,楂檵檀桢,椿桑桃李,栾楝栎梅;楷模榆棘,松柏枫樟,荆梓橘柚,棕柳杨梾。植物斯生,动物斯止。众鸟翩翻,群兽燕祉⑽。啼鸣引类,上下栉比。林麓之饶,无何不有也。”
东华曰:“盛矣哉!将亦见游览之状乎?”夏弦曰:“有诸。远邦乡乐不足言。”东华曰:“无妨也。亟愿闻之。”夏弦曰:“唯唯。”
 注释
⑴ 四会五达:犹言四通八达,交通便利。《史记.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夫陈留,天下之冲,四通五达之郊也。”
⑵ 九德: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,各书说法不一。《逸周书·常训》:“九德:忠、信、敬、刚、柔、和、固、贞、顺。”   凤举:飘然高举。汉.刘歆 《甘泉宫赋》:“廻天门而凤举,躡黄帝之明庭。”
⑶ 曳绪:比喻(各代建筑翻新)连续不断。汉.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坐南歌兮起郑儛,白鹤飞兮茧曳绪。”
⑷ 照域:周奎之字,周奎暮年辞官,喜欢山野林下,因久居花溪,遂以己之力,先后在花溪河畔之麟山建楼,龟山建阁,蛇山遍植松柏花草,并蓄水为潭,疏浅渚为洲,起地为墟,周奎死后,子侄孙辈仍然尽力培植修葺花溪园林,以供民众游览休憩、郊游踏青,此奠其基也。其子周际华、周际钊,皆考中进士,是清代贵阳在外从政名宦。
⑸ 剑魂:刘剑魂。民国26年(1937年),刘剑魂任贵阳县长,以花仡佬为贵阳传统风景名胜地,秀甲黔中,遂有志将之重新辟为贵阳的游览观光区域之设想,此年辟为公园,其名得自地方建设委员会秘书罗浮仙建议:“保留花仡佬的‘花’字,突出溪流澄澈的‘溪’的意境,更名为‘花溪’”,并雅化周边村寨名。按照计划,公园要从皂角井修到半边山(李村对面,镇山村侧之半山),后因经费困难,只建成其中的一小部分,即现在的花溪公园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先后建成了“清晖楼”、“飞云阁”、“棋亭”等建筑物和“济番桥”等石桥,并亲自题“生聚教训”摩崖,“花溪”两个大字镌刻于济番桥左侧。
⑹ 此上所述植物引自贵州民族大学何可群、李相兴教授论文《贵阳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——以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》,《贵州科学》31(1):84—88,2013。
⑺ 豲[huán]   豜[jiān]。
⑻ 上列鸟类由国志超博士于壬寅初春在播雅小住期间所摄影而后列名,计七十七种,兹所赋之鸟皆为国志超所提供。鸊鷉[pì tī]。鹀[wú]。斑鸲[qú]。树鹨[liù]。矶鹬[yù]。乌鸫[dōng]。鹡鸰[jí líng]。鸷鹗[zhì è]。
⑼ 此所述之树,一字一树名,为笔者居花溪时所见。檵[jì]。楝[liàn]。
⑽ 燕祉:安乐幸福。《宋史·乐志十四》:“燕祉无疆,邦之荣兮。”
     “若逢其节,则有四月八,六月六⑴。或情愫交结,现世俗囿。绣遗恨于背牌,付深望于逸簇。假信物以寻盟,托来生于玄穆。或邀迎远迩,呼召部族。攘攘垓垓,喧喧簇簇⑵。衣乃红蓝黑白,杂彩斑纹,沾染綟叶,流溢清馥⑶。项围铜管,臂绕条脱;发缀银梳,顶插翎羽⑷。银器饰首,金轮悬腕,雉羽⑸凌空,老少亲睦。舞龙振慨,耍狮翩跹,嘹喨古歌,灵动跳竹。刀梯惊魂,秋千解蹙。于是腰身飘曳,玉足朦胧。男女缅慕,动意激衷。既痴且醉,心怯颊红。如梦似靥,向始求终。”
 注释
⑴ 二者皆花溪传统的风俗节日。四月八活动以男女相爱却因各有婚约而不能在一起,故用“射背牌”的形式而情定来生。流行于花溪高坡乡,故高坡苗又称背牌苗。
⑵ 攘攘垓垓:纷乱貌。喧喧:形容声音喧闹,此言六月六节日之况。南朝.何逊《学古赠丘永嘉征还》诗:“结客葱河返,喧喧动四隣。”簇簇:一堆堆,言其人之多也。白居易 《开元寺东池早春》诗:“簇簇青泥中,新蒲叶如剑。”
⑶ 綟叶:古书上说的一种草,可用以作染料。
⑷ 铜管、(铜)条脱、银梳(背):皆为邻接花溪的贵安大松山墓葬群考古挖掘出之文物。
⑸ 雉羽:雉的羽毛。色泽鲜艳,古人服饰仪仗常用以为饰。《宋史·仪卫志一》:“古者扇翣,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,故於文从‘羽’。”
    “斯则尚娱游,探余欢。水分千脉,山列层峦。或迤陇环迂,霞岫掩映⑴;或嶕峣幽峻,翠屏清寒⑵。墱道绮错,飞檐上干⑶。既拾级于高栋,复周流以遐观。若游日于天表,抚雕柱而盘桓。尔乃草木带晴,身心披翠。行山看水,静躁之境各殊;彼阁此林,风物之况有异。白鹭红莲,潜入时人之画;青堤绿柳,暗催春禽之鸣。高视来鹤,入耳流莺。复见通峡远射,绮云流晖。桃花飘飘嫣落,乳燕点点绝飞。叠瀑遥悬,岭旁延岭;炊烟隐见,村外有村。其山崔崔赫赫,采采萋萋⑷,连而复断,积势如奔;其水澄澄汩汩,秩秩泱泱⑸,见汇已分,散而还存。沧波淡荡,客路潨潺⑹。水转千山,争流世外;花飞何处,不向人间。”
注释
⑴ 迤陇[yǐ lǒng]:连绵的山丘。江淹《铜剑赞》:“永明初,始造旧宫,凿东北之地,皆平冈迤陇,尤多古冢墓。”   环迂:回旋曲折貌。霞岫:指云气弥漫的山谷。唐.上官昭容《游长宁公主流杯池》诗之十三:“策杖临霞岫,危步下霜蹊。”
⑵ 嶕峣[jiāo yáo]:峻峭,高耸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 泰山 之高不嶕嶢,则不能浡滃云而散歊烝。” 颜师古注:“嶕嶢,高貌也。”   幽峻:隐僻峻峭,亦指隐僻峻峭之处。翠屏: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。《文选·孙绰〈游天台山赋〉》:“践莓苔之滑石,搏壁立之翠屏。”
⑶ 墱道[dèng dào]:有台阶的登高道路,指游览处的各种道路。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既乃珍臺蹇产以极壮,墱道邐倚以正东。” 薛综 注:“墱,阁道也。”   绮错:谓如绮纹之交错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上》:“周庐千列,徼道綺错。” 李贤 注:“綺错,交错也。上干:上冲,上矗。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:“其山则盘紆岪鬱,隆崇峍崒,岑崟参差,日月蔽亏,交错纠纷,上干青云。”
⑷ 崔崔:高大貌,高峻貌。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:“南山崔崔,雄狐绥绥。” 赫赫:显著貌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赫赫师尹 ,民具尔瞻。” 采采:茂盛,众多貌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” 萋萋:云行弥漫貌。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有渰萋萋,兴雨祈祈。”
⑸ 澄澄:清澈明洁貌。晋.阮修《上巳会诗》:“澄澄绿水,澹澹其波。” 汩汩:象声词,形容水流动的声音。《文选.木华〈海赋〉》:“崩云屑雨,浤浤汩汩。” 秩秩:积聚众多之貌。泱泱:水深广貌。《诗.小雅.瞻彼洛矣》:“瞻彼洛矣,维水泱泱。”毛传:“泱泱,深广貌。”
⑹ 客路:旅途。潨潺:疾流的样子。
    东华曰:“花树灵秀,风物浩然。此境妙矣哉!方今之花溪,亦有所变乎?”夏弦曰:“所变者多矣,然不得尽述。夫其东接龙里,西抵贵安,南挹长顺,北走南明⑴。丨势迸散,东西峥嵘⑵。画眉⑶之遐,直通省市;过隙⑷之际,已越云程。楼馆如林,百业共市;肆廛分列,装幌满城⑸。长桥点染,阛阓⑹纵横。居民百万,屋舍高擎。游人摩肩,夷汉杂语;行旅错趾,衣冠交萦。匆匆亟亟,碌碌营营⑺。觥筹错杂,坐月吹笙。殊声喧引,异路摇旌。霓虹焕彩,往来纷沓;华灯掩月,趋走独行。寄此身于人海,恍一梦而心惊。奋浮生于车房⑻,亦三代之所悲哉。至若大学城,学之在兹,气贯斯文。校区列布,上下含薰。青春纷聚,隽髦精勤。风华洒落,品诣清芬。汇海内之硕学,建西南之懋勋。况有孔学堂、播雅之流⑼,亦具文教之助焉。及花溪公园、夜郎谷之胜,并美于十里河滩、天河潭之境,以仆之愚,百未阐其一端,故不能遍举也。”
注释
⑴ 此其四方接壤之地。
⑵ “丨”,读作“衮”(gǔn),意为上下贯通,此指今之花溪繁华地带主要呈类似丨形而散开,东西多峥嵘之山树,故其上下一线犹繁华。迸散:向周围扩散,四散。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枝条迸散他方,茎干莫知所在。”
⑶ 画眉:张敞,汉宣帝时人,曾为妇画眉,一时传为佳话,此以画眉闲暇般之短时间,已至省市,言花溪交通之便利。
⑷ 过隙:喻时间短暂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,若駟之过隙。”
⑸ 肆廛:街市,店铺。装幌:亦称“装潢子”,比喻张扬,招摇,幌子即旧时酒家挂在门前用以招徕顾客的招牌,常用以指招牌。
⑹ 阛阓[huán huì]:街市,街道。《文选.左思〈魏都赋〉》:“班列肆以兼罗,设闤闠以襟带。”吕向注:“闤闠,市中巷绕市,如衣之襟带然。”
⑺ 匆匆:匆忙貌。亟亟[jí jí]:急迫。碌碌:烦忙劳苦貌。唐.牟融 《游报本寺》诗:“自笑微躯长碌碌,几时来此学无还。” 营营:形容内心躁急不安。唐.张九龄 《上封事》:“欲利之心,日夜营营。”
⑻ 车房:方今之青年,虚浮无主,况为车子、房子所缚,岂不悲哉!
⑼ 孔学堂、播雅:花溪区传播传统文化之所,作者于辛丑初春至壬寅初春居播雅书院,癸卯春夏间复居于此。
    遂乃思寻众心,依风论世⑴。东华曰:“猗与至矣!吾子之述备也。夫千秋之下,山川无改,故老幽沦⑵;古筑推迁,钟簴久废⑶。昔之贫者,衣食之求;今之富者,金玉之佩。其难变者,惟不求于内也。昔者民饥于食税之多⑷,难治于上之有为;今者民困于可欲⑸之盛,止义于厚利之弥。而天下之义在乎国,人心之义在乎宜。好利者众则天下日糜,好义者众则天下日熙。况其氓心待化,人道孰倡。腐德陋俗,助制惑王。人之一世,庶乎忘己。有时辈炫赫而出,则奉若群伦之理⑹。以为若是乎?”
注释
⑴ 众心:众人之心,民心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深一以警众心,泄异以易其虑。” 论世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,可乎?是以论其世也”后以“论世”指研究时世。
⑵ 故老:一代代年高而见识多的人。幽沦:引申指渐死亡。白居易 《哭诸故人寄元九》诗:“ 伟卿既长往,质夫亦幽沦。”
⑶ 推迁:推移变迁。陶潜《荣木》诗序:“日月推迁,已復九夏,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 簴[jù]:悬挂钟、磬等乐器的木架。江淹《空青赋》:“骋神形於鐘簴,舒恠物与雷电。”
⑷ 食税:《道德经.第七十五章》:“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;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。”
⑸ 可欲: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。《道德经.第三章》:“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”
⑹ 时辈:当时有名的人物。《后汉书·窦章传》:“ 章谦虚下士,收进时辈,甚得名誉。” 炫赫:显赫,指位高财厚者。群伦:同类或同等的人们。汉.扬雄 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圣人聪明渊懿,继天测灵,冠乎群伦。”喻人们多奉财丰而名响者之言行为一时之理。
    夏弦曰:“然。亦有所异矣。绝特众毁⑴,良已有也。以其异轨度,别成式⑵。夫自在之不闻,自为之不彰,其劫无量无始也⑶。安之若素者,处虚入幻;违于绝对者,思道寻真。若无既定之念,已怀超越之因。而存者先于识,识者存之虚而所凭者也。众生可化,一切皆流,人心之固久矣哉!”方其言之未尽,呓语自聆⑷。足在烟液,石卧薄暝⑸。神思酣豢,逝水窅冥⑹。花溪一梦,旷邈山青。孰为荐席,不见神灵。
 
注释
⑴ 绝特:超出寻常。唐.韩愈 《新修滕王阁记》:“ 愈少时,则闻江 南多临观之美,而滕王阁独为第一,有瑰瑋絶特之称。”众毁:众多的诽谤。此指世人多拘于轨度成式,鲜有重估一切价值者。
⑵ 轨度: 规范法度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不用轨度,天下患之。” 成式: 旧有的法规。《书·毕命》:“子孙训其成式惟乂。”
⑶ 自在、自为:语出于萨特。无量无始:无量劫,无始劫。佛教语。
⑷ 呓语:梦话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·吴》:“吕蒙尝在孙策座上酣醉,忽卧,於梦中诵《周易》一部,俄而惊起…众座皆云:‘ 吕蒙囈语通《周易》。’” 自聆:指迷糊间自听自语。谓夏弦将醒之际。
⑸ 烟液:烟波。其醒来之际,足正濯在烟波中。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 ……若已窥烟液,临沧洲矣。” 薄暝:薄暮,傍晚,天将黑的时候。
⑹ 神思:精神,心绪。酣豢[hān huàn]:谓沉醉于某种情境。欧阳修《〈释惟俨文集〉序》:“苟皆不用,则绝宠辱,遗世俗,自高而不屈,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?”   窅冥:渐幽暗而遥远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壬寅年春月冯尧撰于贵州播雅书院
 
 
 
作者简介
    冯尧,九五后,本名冯亚东,字钦夫,号月簃、璞庵、无语子。廿七岁,贵州印江人,居贵阳。贵州播雅书院特聘研究员。在各类全国性辞赋大赛中获奖五十余次,多篇作品已刻石。作品散见于《中华辞赋》、《半月谈》、《新华社》、《新华每日电讯》等报刊。